【《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单位“秒”,了解秒与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读写秒数,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合理使用“秒”这个单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秒”的长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增强时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秒”的概念,掌握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 教学难点:建立“秒”的时间观念,能准确估计和感受1秒、5秒、10秒等时间段的长短。
三、教学准备:
- 教具:钟表模型、电子计时器、课件PPT
- 学具:练习本、铅笔、秒表(或手机计时功能)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说的‘一眨眼’大约是多少时间吗?”
引导学生思考,播放一段关于时间的动画视频,展示“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红绿灯、体育比赛、倒计时等。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
2. 新知探究(15分钟)
(1)认识“秒”
展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秒针的走动。教师讲解: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体验“秒”
组织学生进行“1秒拍手”“10秒原地跳”等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1秒、5秒、10秒的时间长度。
(3)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1分钟=60秒,从而理解秒和分之间的关系。
3. 巩固练习(10分钟)
(1)看钟表填空:
- 秒针走一圈是( )秒。
- 1分钟=( )秒。
(2)判断题:
- 10秒比1分钟短。( )
- 1分钟等于60秒。( )
(3)小组合作:用秒表测量自己做一件事所需的时间,如:写字、走路等,并记录下来。
4.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与“秒”有关的生活实例,如:赛车比赛、电影片头、心跳次数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时间的利用,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与家长一起完成一项需要计时的任务,如:煮鸡蛋、整理书包等,并记录所用时间。
六、板书设计:
```
《秒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1秒 = 1小格
1分钟 = 60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了对“秒”的直观认识,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在时间换算上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