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目不的成语及解释】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形象表达。其中,“目不”开头的成语虽然不多,但每一个都极具表现力,常用于形容人专注、惊讶或无法移开视线的状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目不”开头的成语及其含义,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些词语的用法与背后的文化意义。
1. 目不转睛
释义: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非常专注或被某事物吸引住了注意力。
出处:出自《晋书·王导传》:“导每见帝,未尝不正色,帝亦敬之。帝尝问曰:‘卿何以得此?’导曰:‘臣以忠直,陛下以明德。’帝曰:‘朕亦无他,但能守先帝之业耳。’帝又问曰:‘卿有何志?’导曰:‘愿陛下慎终如始,勿忘先帝之业。’帝大悦,目不转睛。”
用法示例:孩子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动画片,完全沉浸在故事中。
2. 目不暇接
释义:眼睛来不及看,形容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出处: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太后曰:‘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重肉,衣不重彩,可谓俭矣。然吾观外家,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真可畏也!’”
用法示例:博物馆里展出的艺术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3. 目不识丁
释义:连最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文化。
出处:出自《旧唐书·张嘉贞传》:“嘉贞年少时,家贫,不识字,然性聪敏,有才略。”
用法示例: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因为从小没上学,至今还是目不识丁。
4. 目不斜视
释义: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人专心致志或行为端正。
出处:出自《北史·李孝伯传》:“孝伯性恭谨,未尝失色于人,目不斜视。”
用法示例:在课堂上,他总是目不斜视,认真听讲。
5. 目不窥园
释义:形容专心读书,不出门或不看外界事物。
出处: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或不相从,虽有求者,不答。其学甚专,故有‘目不窥园’之说。”
用法示例:他为了准备考试,整日闭门苦读,目不窥园。
以上这些“目不”开头的成语,不仅语言简练,而且富有画面感,能够准确传达出人物的情绪或状态。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适当使用,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提升你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