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优质课一等奖-20211208090652】在语文教学的众多篇章中,《白杨礼赞》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表达,成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经典之作。这篇由茅盾创作的散文,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白杨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对革命精神与民族气节的崇敬之情。
在本次“优质课一等奖”评选中,教师以《白杨礼赞》为授课内容,巧妙地将文本解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展现出极高的教学水平。课程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既注重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赏析,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作品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白杨树的图片,配合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学习氛围。随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你见过白杨树吗?它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这一问题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文本分析环节,教师采用了“读—思—议—写”的教学模式。首先,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结构;接着,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关注语言特色、修辞手法以及象征意义。例如,在讲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白杨树的质朴与坚定,进而引申到对平凡英雄的赞美。
此外,教师还巧妙地结合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创作此篇的初衷。通过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白杨树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种历史与文学的融合,使课堂更具思想深度。
在课堂互动方面,教师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你认为白杨树象征着什么?为什么?”学生们积极参与,纷纷表达自己对白杨树的理解,有的认为是坚强不屈的意志,有的则认为是默默奉献的精神。这种开放式的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最后,教师布置了一项写作任务,让学生以“我心中的白杨树”为题,写一篇短文。这一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也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情感与思想。
整堂课节奏紧凑,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情感的熏陶,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与审美教育功能。教师的教学风格亲切自然,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此次《白杨礼赞》优质课的展示,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告诉我们,优秀的语文课堂,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字,更要让他们在文字中感受到力量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