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middot及端午》全文及鉴赏)】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极具文化内涵的节日之一,既有纪念屈原的哀思,也有对健康平安的美好祈愿。在众多描写端午的诗词中,苏轼的《浣溪沙·端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
《浣溪沙·端午》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纱,
榴花满眼照红霞。
佳人彩线缠双臂,
艾草香飘入酒家。
旧时风俗犹堪记,
龙舟竞渡鼓声哗。
谁把菖蒲随水洒?
年年岁岁共天涯。
二、词作背景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气概,也有细腻婉约的情怀。这首《浣溪沙·端午》创作于他贬谪期间,虽身处逆境,但他仍能以一颗豁达之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词中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风物的怀念与对生活的热爱。
三、词句赏析
1. “轻汗微微透碧纱”
这一句描绘了夏日的炎热与女子的娇柔。轻汗微透,暗示着天气的闷热,而“碧纱”则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可能是闺中女子或侍女,衣着轻薄,更显出一种温婉的美感。
2. “榴花满眼照红霞”
榴花盛开,红艳如霞,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象征着节日的喜庆氛围。这一句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为全词奠定了热闹而温馨的基调。
3. “佳人彩线缠双臂”
描写的是端午节常见的习俗——佩戴五彩丝线,寓意驱邪避灾。这里的“佳人”不仅指女子,也可能暗含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4. “艾草香飘入酒家”
艾草是端午节常用的辟邪之物,香气弥漫,连酒家都染上了节日的气息。这句写出了端午节的浓厚氛围,也反映出当时民间风俗的广泛流传。
5. “旧时风俗犹堪记”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虽然身在异乡,但那些熟悉的节日习俗依然清晰可记,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6. “龙舟竞渡鼓声哗”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鼓声喧天,热闹非凡。此句生动再现了节日的盛况,也体现了苏轼对民俗文化的关注与喜爱。
7. “谁把菖蒲随水洒?”
菖蒲是端午节常见的植物,人们将其悬挂或洒水以驱虫避邪。这一句带有疑问语气,仿佛在问:是谁还在延续这种古老的习俗?
8. “年年岁岁共天涯”
结尾一句,将全词情感推向高潮。无论身处何地,每逢端午,总有一种情怀牵动心弦。这不仅是对节日的思念,更是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
四、艺术特色
- 语言清新自然:全词用语简洁,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 情感真挚动人:尽管词中没有直接表达悲欢离合,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土的眷恋。
- 风俗与情怀交融:苏轼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使作品既有文化深度,又具感染力。
五、结语
《浣溪沙·端午》是苏轼在端午时节写下的一首抒情小词,虽篇幅不长,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热闹与祥和,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重读这首词,或许能让我们重新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情与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