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世有奇人,不以常理度之。余尝闻山中有异士,善捕蛇,人皆称其为“捕蛇者”。其名不显于史册,亦不见于乡野传颂,然其所行之事,却令人惊心。
捕蛇者居于深山幽谷之间,独居一茅屋,四壁萧然,唯有一张木几、一床草席。其貌不扬,衣着粗布,面如枯木,眼似寒星。然其手足灵便,身法如风,凡蛇出没之处,必能寻其踪迹,捉其要害。
初时,众人皆以为此人乃邪道中人,或与妖魔相通,故不敢近之。然久而久之,见其并无害人之心,反常助人解厄,遂渐生敬意。
捕蛇者所捕之蛇,非寻常之蛇也。有青鳞白腹者,有红目金瞳者,更有通体透明、如水晶般剔透者。其蛇性情各异,有的温顺如猫,有的暴戾如兽。捕蛇者以竹杖为器,以绳索为引,或以药水迷之,或以声诱之,手法娴熟,动作如舞。
曾有村中孩童误入山林,遇毒蛇盘踞,性命垂危。捕蛇者闻讯,披衣而出,徒步三里,终将蛇擒,救下孩童。事后,村人感激涕零,欲赠厚礼,捕蛇者却笑而不受,只曰:“吾不过顺势而为,何足挂齿?”
有人问其为何专习此术,捕蛇者答曰:“蛇虽凶残,然亦有其道。吾非为杀蛇,实为护人。蛇之毒,可伤人;蛇之灵,亦可救人。吾之所学,非为逞强,乃为济世。”
世人多视蛇为恶物,然捕蛇者知其本性,亦知其可用。他不以猎杀为乐,亦不以技艺自傲,唯愿以己之能,护一方安宁。
余观其行,感其心,虽未得其真名,然其事足以载入人心。世间奇人无数,或隐于市井,或藏于山林,若无心探寻,终难识其真容。
故作《捕蛇者说》,以记其事,亦以警世人:万物皆有灵,不可轻视;人心若善,方能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