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跳动的心(详案)x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跳动的心(详案)x,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5 11:49:26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跳动的心(详案)x】一、活动名称

《跳动的心》

二、适用年龄

中班幼儿(4—5岁)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和体验,初步了解心脏的基本功能和跳动的规律。

2. 激发幼儿对身体内部结构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

- 心脏模型或图片

- 音乐播放器(轻快音乐)

- 计时器

- 小组记录表(每人一张)

2. 幼儿准备:

- 舒适的服装,便于活动

- 水杯、纸巾等日常用品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吗?它一直在‘咚咚’地跳动着,让我们能活下去。”

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自己对“心跳”的认识。教师展示心脏图片,简单介绍心脏的作用。

2. 探索与体验(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以下活动:

- 听心跳:请幼儿两人一组,将耳朵贴在对方胸口,听一听心跳的声音,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 数心跳:教师用计时器计时1分钟,让幼儿在安静状态下数一数自己或同伴的心跳次数,记录在表格中。

- 运动后的心跳:播放轻快音乐,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跳跃或跑步活动,再次测量心跳次数,比较前后变化。

3. 讨论与分享(8分钟)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 “你听到心跳的声音了吗?”

- “运动前和运动后的心跳有什么不同?”

- “为什么心跳会变快?”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心脏的工作原理,如“心脏像一个小泵,把血液送到全身”。

4.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出示心脏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心脏的位置、形状等特征。鼓励幼儿用图画或语言表达自己对“跳动的心”的理解。

5. 总结与评价(2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观察。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

六、活动延伸建议

1.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关于人体器官的动画视频,进一步激发兴趣。

2. 区角活动:在科学角投放心脏模型、听诊器等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

3. 生活渗透: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关注身体反应,增强健康意识。

七、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听、数、说、看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建立对心脏的感性认识。活动中注重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情境,丰富幼儿对身体奥秘的理解。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中班科学教育活动,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