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课《藤野先生》教案(人教新课标八级下)】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本文围绕中心事件展开的写作思路,掌握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内涵。
-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捕捉关键信息、归纳主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与怀念之情,理解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
- 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师长、珍惜友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掌握文中描写人物细节的写作手法。
- 难点:
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及其深层思想内涵。
把握文章结构与情感线索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练习题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标注疑难字词,初步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可通过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一位对你影响深远的老师?他/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 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 鲁迅为什么对这位老师如此敬重?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精读: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重点讲解以下
- 藤野先生的外貌、举止、工作态度等细节描写。
-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鲁迅思想转变的影响。
- 文章结尾部分的情感表达方式。
- 小组讨论:
分组探讨“藤野先生为何让鲁迅难忘?”“鲁迅为何弃医从文?”等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教师补充鲁迅的生平背景,介绍《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
-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良师益友”的意义,培养感恩之心。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主要内容,强调藤野先生的形象及其对鲁迅的影响。
-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身边的一位让你印象深刻的人。
-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
《藤野先生》
——鲁迅
一、藤野先生形象:
1. 严谨治学
2. 平易近人
3. 正直无私
二、鲁迅情感:
1. 尊敬与感激
2. 怀念与反思
三、写作特色:
1. 细节描写
2. 情感真挚
3. 结构清晰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