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问题及建议论文】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些工程普遍存在管理不善、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围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与管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管护机制;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设施,包括灌溉渠道、小型水库、泵站、水井等,广泛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它们在调节水资源、改善土壤墒情、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许多小型水利工程存在老化严重、运行效率低、维护困难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乏明确的产权归属和责任主体,导致“没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工程由村集体或农民自行管理,缺乏专业技术和人员支持,难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 维护资金短缺
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加之地方政府对小型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工程缺乏必要的维修和更新资金。长期缺乏维护,导致设备老化、渠道淤塞、漏水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
3. 技术力量薄弱
许多基层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工程的日常巡检、故障排查、维修保养等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同时,农民群众对水利设施的保护意识不强,存在人为破坏现象。
4. 缺乏长效监管机制
当前,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多停留在阶段性检查层面,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监督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导致隐患积累,最终影响工程安全和使用寿命。
三、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的建议
1. 完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
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界定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明确管理责任单位。鼓励引入社会化管理机制,如通过招标方式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维护,提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2.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融资机制
政府应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如引入社会资本、农民自筹、项目补助等,形成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
3. 强化技术培训,提升管理能力
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等,提升工程运行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4.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定期开展巡查、评估和整改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维护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面对当前存在的管理不善、维护不足等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资金保障、技术支撑和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运行管护体系,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