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晏子使楚》课文原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晏子使楚》课文原文,这个怎么操作啊?求快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8 07:21:24

《晏子使楚》课文原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与理解:

-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名婴,字仲,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 使楚:出使楚国。

- 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

- 缚一人:捆绑一个人。

- 坐盗:犯了盗窃罪。

-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恭敬。

- 其实味不同:果实的味道不同。

- 水土异也:水土不同。

- 圣人:指有智慧、品德高尚的人。

- 非所与熙也:不是用来开玩笑的。

- 取病:自取其辱。

内容主旨:

这篇短文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时的一次机智应对,展现了他卓越的语言能力和外交智慧。面对楚王的羞辱,晏子没有正面冲突,而是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比喻,巧妙地指出楚国的风气导致人民变坏,从而化解了危机,维护了国家尊严。全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智慧与风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