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律动教案(5页)】一、活动名称:《快乐小动物》
二、适用年龄:中班幼儿(4-5岁)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增强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2.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听觉习惯和表现力。
3. 在游戏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乐趣,增强集体意识。
四、活动准备:
1. 音乐素材:轻快活泼的背景音乐(如《小动物走路》)
2. 动物头饰若干(如兔子、小熊、小猫、小鸭等)
3. 教具: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特征动作
4. 空间布置:宽敞的教室或活动室,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几张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例如:“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动物?它是怎么走路的?”鼓励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如:
- 小兔子:蹦蹦跳跳
- 小鸭子:摇摇摆摆
- 小熊:慢慢走
- 小猫:轻轻走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动作。
3. 游戏互动(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头饰。音乐响起时,幼儿根据音乐节奏模仿相应动物的动作。教师可以变换音乐,让幼儿轮流扮演不同的小动物。
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4. 创意表演(10分钟)
请幼儿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一段简单的表演。可以加入简单的故事情节,如“小兔子去森林找朋友”,让幼儿在表演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动物动作,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同时,可以布置一个小任务,如回家后向家人展示今天学的舞蹈动作。
六、活动评价:
1. 观察幼儿是否能准确模仿动物的动作。
2. 注意幼儿在音乐中的节奏感和参与积极性。
3. 记录幼儿在游戏和表演中的表现,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
七、注意事项:
1.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拥挤碰撞。
2. 根据幼儿的能力调整动作难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
3.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八、延伸活动建议:
1.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动物卡片和音乐,供幼儿自主探索。
2.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配上动作。
3.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律动游戏。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基于实际教学经验编写,旨在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与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