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10页)】第一页:什么是儿童预防接种?
儿童预防接种是通过注射或口服方式,让儿童体内产生对某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是现代医学中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之一,能够大大降低儿童因传染病而患病甚至死亡的风险。
接种疫苗不仅保护个体健康,还能形成“群体免疫”,保护那些因身体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
第二页:常见的儿童疫苗有哪些?
在中国,国家免疫规划中为儿童提供的免费疫苗包括:
- 卡介苗(BCG)
- 乙肝疫苗
- 脊髓灰质炎疫苗(OPV/IPV)
- 百白破疫苗(DTP)
- 麻疹疫苗
- 乙脑疫苗
- A群流脑疫苗
- 甲肝疫苗
- 水痘疫苗(部分省市自费)
此外,还有多种自费疫苗如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可根据家庭情况选择接种。
第三页:接种时间表是什么?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儿童接种时间表如下:
| 年龄 | 接种疫苗 |
|------|----------|
| 出生时 | 卡介苗、乙肝疫苗第一针 |
| 1月龄 | 乙肝疫苗第二针 |
| 2月龄 |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针、百白破第一针 |
| 3月龄 |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针、百白破第二针 |
| 4月龄 |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针、百白破第三针 |
| 5月龄 | 百白破加强针 |
| 6月龄 | 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
| 8月龄 | 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第一针 |
| 18月龄 | 甲肝疫苗第一针、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
| 24月龄 | 百白破加强针、麻疹疫苗加强针 |
| 3岁 | 乙脑疫苗加强针 |
| 4岁 | 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 |
| 6岁 | 百白破加强针、甲肝疫苗加强针 |
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建议咨询当地疾控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四页:接种前需要注意什么?
在带孩子接种前,家长应做好以下准备:
1. 确保孩子身体健康:无发热、腹泻、严重过敏史等。
2. 携带接种证:用于记录接种信息。
3. 提前告知医生病史:如是否有慢性病、过敏史、近期是否服用药物等。
4.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孩子紧张,减少接种时的不适感。
5. 穿宽松衣服:方便接种部位暴露。
第五页:接种后有什么反应?
大多数儿童接种后不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但少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 轻微发热:一般在1-2天内自行恢复。
- 局部红肿、硬结:可在几天内消退。
- 食欲不振、烦躁: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 严重过敏反应(极少见):如呼吸困难、全身皮疹等,需立即就医。
若出现持续高热或异常症状,应及时联系医生。
第六页:如何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在接种前,医生会进行简单的评估,主要包括:
- 是否有急性疾病(如感冒、发烧等);
- 是否有过敏史;
- 是否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
- 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禁忌症。
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可能需要推迟接种或采取其他措施。
第七页:为什么有些疫苗要多次接种?
一些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是为了增强和维持免疫力。例如:
- 百白破疫苗:需要多针次接种,以建立长期保护;
- 脊髓灰质炎疫苗:分多针次接种,确保肠道和血液中的免疫水平;
- 乙肝疫苗:三针接种后,才能形成稳定的抗体水平。
多次接种有助于提高免疫效果,防止漏种导致的保护不足。
第八页:如何管理孩子的接种记录?
儿童的接种记录应妥善保管,建议:
- 使用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后由医生盖章或签字;
- 定期查看接种记录,确保按时完成所有疫苗;
- 在入学、入托时提供接种证明;
- 可使用手机APP或线上平台查询接种信息(如部分地区已开通电子接种证)。
第九页:哪些儿童不适合接种?
以下情况可能需要暂缓或避免接种:
- 正在患急性疾病(如发烧、感染等);
- 有严重过敏史(如对疫苗成分过敏);
-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如接受化疗、器官移植患者);
- 有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需医生评估);
- 近期曾输注过免疫球蛋白或血制品(可能影响疫苗效果)。
具体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接种。
第十页: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后,家长应注意:
- 观察孩子是否有不适反应;
-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 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
- 多饮水,促进代谢;
- 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就医。
同时,建议在接种后一周内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以防交叉感染。
结语:
儿童预防接种是保障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家长应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接种计划,为孩子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如有疑问,可随时向专业医生或社区卫生机构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