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上学路上的基本安全常识,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规则,如走人行道、不乱穿马路、注意红绿灯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景模拟、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上学路上的安全注意事项及行为规范。
- 难点: 如何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可操作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交通安全图片、儿歌视频、角色扮演道具(如小交警帽、红绿灯模型等)。
- 学生准备:提前观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情况,记录所见所闻。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小学生上学路上的动画短片,展示一些常见的交通场景,如过马路、骑车、坐车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的路上会遇到哪些事情?有没有觉得危险的地方?”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交通安全图片,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讲解以下
- 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玩耍;
- 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 不要在马路边追逐打闹;
- 等待公交车时要站在站台内,不要靠近车边;
- 骑自行车或电动车的学生要佩戴头盔,遵守交通信号。
3. 情景模拟(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上学路上”情景剧表演。教师设定几个常见情境,如:
- 红灯亮了,有人想闯过去;
- 同学在马路边奔跑;
- 有同学在车上吃东西,影响司机视线。
请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并说出正确的做法。教师适时点评,纠正错误行为。
4. 小组讨论(8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明,今天早上上学时遇到了下雨天,你会怎么走?”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强调雨天行走的安全事项,如小心滑倒、避免踩水坑等。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用简短的口诀帮助记忆:
> “走路靠右行,红灯停绿灯行,
> 过马路走斑马线,安全第一记心间。”
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和家长一起检查自己上学路上的安全情况。
五、作业布置:
1.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上学路上的交通标志,画出一幅“我眼中的上学路”图画。
2. 和父母一起制定一份“上学路上安全计划”,并在下节课中分享。
六、板书设计:
```
上学路上
——安全第一
1. 走人行道
2. 过马路走斑马线
3. 不在马路边玩耍
4. 等车时站稳
5. 雨天小心滑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今后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巩固安全意识。
备注: 本教案根据部编版教材内容编写,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