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专题教案

2025-08-11 07:53:56

问题描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专题教案,快急死了,求给个正确答案!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07:53:56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了解唐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及岑参在其中的地位。

- 理解《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

- 掌握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赏析,提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感受力。

-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诗歌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边塞将士的英勇精神与豪迈气概。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英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意象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 难点: 理解边塞诗中“壮美”与“悲凉”的统一,体会诗人对战争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音频)

- 岑参简介及《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

-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是否听说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边塞诗,并引出岑参。

教师简要介绍岑参的生平及其在唐代边塞诗中的地位,说明本节课将学习其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 教师播放配乐朗诵,帮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气势。

-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文本细读(20分钟)

- 逐句讲解: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突出自然力量的狂暴,为后文将士出征做铺垫。

-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展现战争的紧迫性,点明出征主题。

-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描绘将士们艰苦奋战的情景,体现其英勇无畏。

-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将士们在严寒中坚持作战的坚韧品格。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一战获重爵。”

表达对胜利的信心,也暗含对和平的期盼。

-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 夸张与比喻: 如“一川碎石大如斗”,增强画面感。

- 对仗工整: 如“风头如刀面如割”,语言凝练有力。

- 语言雄浑: 全诗充满阳刚之气,体现出边塞诗的豪放风格。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对比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比较两首诗在题材、情感、风格上的异同。

- 小组讨论:你认为岑参笔下的边塞将士是“英雄”还是“牺牲者”?为什么?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一首气势恢宏、情感真挚的边塞诗,展现了唐代将士的英勇与坚毅。

- 诗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描写,也有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6. 布置作业(5分钟)

- 背诵并默写《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边塞精神”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一、作者简介:岑参——边塞诗人代表

二、诗歌

1. 自然环境描写

2. 战争场面刻画

3. 将士英勇形象

三、艺术特色:

1. 夸张与比喻

2. 对仗工整

3. 雄浑语言

四、情感主旨:赞美将士,表达豪情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与互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激发了他们对边塞诗的兴趣。今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边塞诗人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