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归王官次年作》阅读练习及】《归王官次年作》阅读练习及解析
一、原文回顾:
> 乱后不敢语,归时衣上尘。
> 惊心知故国,拭眼见乡人。
> 稚子迎门笑,柴扉半掩春。
> 老妻炊饭熟,稚子戏庭前。
> 荒村无旧识,野水涨溪滨。
> 独坐长吟罢,残阳照客身。
二、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唐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他以诗论著称,尤以《二十四诗品》闻名于世,主张诗歌应“神韵”、“意境”,强调自然与含蓄之美。他的诗风清丽脱俗,情感真挚,常借景抒情,寄托人生感慨。
三、诗歌背景:
《归王官次年作》是司空图在战乱之后重返故乡时所作。王官,指其故乡之地。诗中描绘了诗人归乡后的所见所感,既有对故土的眷恋,也有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哀叹。
四、逐句解析:
1. “乱后不敢语,归时衣上尘。”
战乱之后,诗人归来,衣衫满是尘土,心中充满不安与沉重。一个“不敢语”道出了战乱后的沉痛与沉默。
2. “惊心知故国,拭眼见乡人。”
回到故乡,内心震惊,仿佛一切都变了。擦拭眼睛,才看清眼前的乡亲,却也感受到物是人非的凄凉。
3. “稚子迎门笑,柴扉半掩春。”
年幼的孩子欢笑着迎接父亲,柴门半开,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句写出了亲情的温暖和乡村生活的宁静。
4. “老妻炊饭熟,稚子戏庭前。”
家中的妻子已经准备好饭菜,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家庭的温馨跃然纸上。
5. “荒村无旧识,野水涨溪滨。”
村庄荒芜,没有熟悉的面孔;野水上涨,溪边景色萧索。这句表现了战乱后村庄的破败与荒凉。
6. “独坐长吟罢,残阳照客身。”
诗人独自坐在庭院中沉思,夕阳洒在他的身上,映出孤独的身影。全诗在此处收尾,余韵悠长。
五、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诗人归乡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战乱后的故乡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亲人重逢的欣慰,也有对家园凋敝的无奈与哀伤。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孤寂、苍凉的氛围,体现了司空图“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
六、阅读练习题:
1. 请简要分析“乱后不敢语,归时衣上尘”一句中“不敢语”的含义。
2. “稚子迎门笑,柴扉半掩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 诗中“荒村无旧识,野水涨溪滨”一句,表现出怎样的社会现实?
4.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独坐长吟罢,残阳照客身”一句的理解。
5. 司空图的诗风有何特点?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看法。
七、参考答案(简略):
1. “不敢语”表现了诗人因战乱而产生的心理创伤,面对熟悉又陌生的故乡,内心的压抑与沉重难以言表。
2. 运用了拟人手法,“柴扉半掩春”赋予柴门以春天的生机,衬托出家庭的温暖与希望。
3. 表现出战乱后乡村的荒凉与人烟稀少,反映出社会动荡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深重影响。
4. 诗人独自沉思,夕阳下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体现出他对过去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5. 司空图的诗风清丽含蓄,注重意境营造。本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他“神韵”与“意境”的艺术追求。
八、拓展延伸:
若想进一步了解司空图的诗歌风格,可阅读其《二十四诗品》,体会他对诗歌意境与审美情趣的独特理解。此外,也可比较其他唐诗人的作品,如杜甫、白居易等,感受不同诗人对战乱与民生的关注与表达方式。
结语:
《归王官次年作》不仅是一首描写归乡情感的诗作,更是一幅反映战乱后社会现实的画卷。它让我们在诗意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也在文字间体会到人性的温暖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