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主题:
杜绝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时间:
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
三、活动地点:
XX中学X年级X班教室
四、参与人员:
全班学生、班主任及心理辅导老师
五、活动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认识其危害性。
2.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3. 倡导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友好相处,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
六、活动准备:
1. 教师提前收集相关案例资料、视频素材。
2. 制作PPT课件,内容包括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影响、应对方法等。
3. 准备讨论题目与情景模拟材料。
4. 安排学生提前观看有关校园欺凌的纪录片或短视频。
七、活动流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一段真实校园欺凌事件的视频片段引入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认为校园欺凌是什么?”
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PPT展示,讲解以下
- 校园欺凌的定义:指在校园内发生的,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行为,包括言语侮辱、身体伤害、网络暴力等。
- 校园欺凌的常见类型:语言欺凌、身体欺凌、社交排斥、网络欺凌等。
- 校园欺凌的危害:对受害者的心理、学习、人际关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抑郁、自残等严重后果。
3. 案例分析(10分钟)
选取几个真实的校园欺凌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讨论:
- 这些行为是否属于欺凌?
- 如果你是受害者,你会怎么做?
- 如果你是旁观者,你能做些什么?
4. 情景模拟(10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的欺凌行为及应对方式。例如:
- 有人嘲笑你的外貌;
- 有人故意破坏你的文具;
- 有人在网络上发布你的隐私信息。
每组表演后,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并提出合理建议。
5. 互动讨论(10分钟)
围绕“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
- 不要成为施暴者,要做有良知的人;
- 不要成为旁观者,要勇敢发声;
- 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学校报告。
6. 法律知识普及(5分钟)
简要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条款,让学生明白欺凌行为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违法行为。
7. 总结提升(5分钟)
班主任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拒绝欺凌,从我做起”,呼吁全体同学共同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最后,播放一首励志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营造积极向上的情绪氛围。
八、后续跟进:
1. 班主任定期关注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问题。
2. 鼓励学生建立互助小组,增强同学间的信任与支持。
3. 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压力与情绪。
九、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班会,学生们对校园欺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今后将继续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更加安全、温暖的校园环境。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初中阶段主题班会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