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意思解释】“恬不知耻”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了不道德、不光彩的事情后,仍然毫无羞愧之心,甚至表现出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行为卑劣却毫无自省意识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恬不知耻 |
拼音 | tián bù zhī chǐ |
出处 | 出自《汉书·王莽传》:“恬不知耻,色取仁而行违。” |
含义 | 做了坏事或不光彩的事,却毫不感到羞耻。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缺乏道德感和羞耻心,常作谓语、定语使用。 |
近义词 | 无耻之尤、厚颜无耻、不知羞耻 |
反义词 | 耿直有节、知耻后勇、羞恶之心 |
二、词语结构分析
- 恬:安然、平静的意思。
- 不知:不知道、没有意识到。
- 耻:羞耻、耻辱。
整体意思是:心中安然,对羞耻毫无感觉,即对做错事毫无悔意。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批评他人 | 他为了利益出卖朋友,竟然还恬不知耻地炫耀自己的“成功”。 |
描述社会现象 | 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往往恬不知耻,认为自己是“聪明人”。 |
文学作品中 | 小说中描写反派角色时,常用“恬不知耻”来形容其道德败坏。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不要与“厚颜无耻”混淆:两者都表示不知羞耻,但“厚颜无耻”更强调脸皮厚,而“恬不知耻”更强调内心无愧、毫无羞耻感。
2. 避免滥用:此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不宜用于正式或客观场合。
3. 注意语境:适合用于批评、讽刺或文学描述,不适合用于日常口语中随意使用。
五、总结
“恬不知耻”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明知行为不当却毫无羞耻之心的人。它不仅表达了对行为的否定,也反映了说话者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确保表达得当,避免误解或冒犯他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可参考“无耻之徒”、“不知廉耻”等词汇。
以上就是【恬不知耻意思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