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出自哪本书】“纸上谈兵”是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人只会空谈理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它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段著名典故。
一、
“纸上谈兵”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该书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记载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史书之一。成语中的“纸上谈兵”指的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他虽然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最终导致赵军在长平之战中惨败。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出处和背景,以下是一份简明的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纸上谈兵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作者 | 司马迁(西汉) |
故事人物 | 赵括 |
故事背景 | 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长平之战 |
成语含义 | 只会空谈理论,缺乏实践经验 |
历史评价 | 赵括因纸上谈兵而失败,成为后世警示 |
二、成语来源详解
“纸上谈兵”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原文如下:
>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及父奢死,赵王以为将,代廉颇。赵王曰:‘吾以将军为将,何以知其不善?’对曰:‘王所问者,非臣所能知也。’赵王曰:‘若此,则可将矣。’遂使括代廉颇。……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军闻之,大喜,乃遣奇兵,绝其粮道。赵军困,不得食四十六日,乃引兵而还。秦军追击,大破赵军,杀四十五万,赵卒降者皆坑之。”
这段文字描述了赵括虽然精通兵法,但没有实战经验,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击败,导致赵国惨败。从此,“纸上谈兵”便成为形容只会空谈、不切实际的代名词。
三、现实意义
“纸上谈兵”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注重实际应用和经验积累。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出处及其背后的深刻寓意。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和意义。
以上就是【纸上谈兵出自哪本书】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