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质而白章意思】一、
“黑质而白章”出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黑质而白章,君子是识。”这句话原本用于形容鸟的羽毛颜色对比鲜明,后引申为事物本质与表象的对照。
在现代语境中,“黑质而白章”常被用来比喻一个人虽然外表(或行为)显得正直、光明,但内在却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或者指某种事物表面看起来美好,实则存在隐患或问题。这一说法强调了“表里不一”的现象,提醒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小雅·鹤鸣》 |
原意 | 形容鸟的羽毛黑白分明,象征外表与内在的对比 |
引申义 | 表面光鲜,内藏隐忧;表里不一的现象 |
现代用法 | 用于批评或警示,强调不可只看表面 |
适用对象 | 人、事、物等具有双重性的事物 |
使用场景 | 文学评论、社会观察、个人反思等 |
相关成语 | 表里不一、虚伪、伪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三、结语
“黑质而白章”虽源自古代诗文,但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物时,应保持清醒的判断力,不被表象迷惑,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社会观察,都应秉持“知其白,守其黑”的智慧,做到内外统一,真实坦诚。
以上就是【黑质而白章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