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 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 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景物的方法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对文本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及其在句中的作用;背诵全文并理解文章内涵。
难点:体会作者寄寓于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并尝试模仿写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五岳归来不看山”引出泰山在中国名山中的地位,进而提问:“那么,古人是如何描写这座雄伟壮丽的大山呢?”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姚鼐先生所著的《登泰山记》。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等朗读技巧;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3.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字障碍,积累重点词汇。
(三)精读品味
1. 分析文章结构,梳理行文线索;
2. 品味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
3. 探讨作者情感,思考为何选择从冬夜出发登山?
(四)拓展延伸
1. 对比阅读其他关于泰山的文章或诗歌,比较异同;
2.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处家乡风光进行描述,要求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归纳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四、板书设计
略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题目;
2. 阅读课外读物《游记散文选》,摘抄优美句子并写下读后感;
3. 下节课前准备一段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的简短介绍,准备发言分享。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满满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