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教育中,大班的孩子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正在长大,并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长大”的意义,我们设计了这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我长大了》。
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2. 认知目标:了解身体的变化以及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常识。
3.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 各种不同年龄段的照片(婴儿期、幼儿期、现在的照片)
- 成长记录表(包含身高、体重等信息)
- 小型植物种子若干
- 透明杯子或小花盆
- 土壤和水壶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关于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视频片段,引导孩子们观察自己的变化。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没有?为什么觉得长大了呢?”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2. 故事讲述
讲述一个关于小树苗慢慢成长为大树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个人都会像这棵小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成长。
3. 实践活动
- 我的成长记录:每位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成长记录表,与同伴一起比较谁长得更快更高。
- 种植希望:给每个孩子发放一颗种子,让他们亲手种下,并写下自己的愿望。教师指导如何正确浇水施肥,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4. 总结分享
最后,请几位小朋友上台展示他们的种植成果,并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强调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延伸活动
可以安排一次家庭作业,让孩子回家后与父母一起查找更多关于成长的知识,比如骨骼发育、牙齿更换等科学知识,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
通过这样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成长的乐趣,还能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这正是《我长大了》这堂课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