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之一。这两句诗以自然景物为意象,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兰叶春葳蕤”,意思是春天里兰花的叶子繁茂而生机勃勃。“葳蕤”形容草木枝叶繁盛、摇曳多姿的样子,这里用来描绘兰叶在春风中的蓬勃景象,象征着一种清雅而坚韧的生命力。
“桂华秋皎洁”,则描绘了秋天桂花盛开时的洁白芬芳。“桂华”指的是桂花,“皎洁”形容其颜色纯净、香气清幽。这句诗表现了桂花在秋日里绽放的美丽与高洁,也象征着一种不随波逐流、独立自持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兰叶与桂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季节的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兰叶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机,桂华则代表了秋天的宁静与高洁,两者相映成趣,寓意深远。
在全诗中,张九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和对世俗浮华的不屑。他借兰桂之志,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俗、坚守本心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儒家“君子比德于物”的传统审美观念。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又含哲理之思,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传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至今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