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字,理解“万”“十万”等大数单位的含义,掌握数位顺序表的基本结构。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感受大数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万”“十万”等大数单位的意义,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 难点: 正确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理解数位顺序表的排列规律。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数位卡片
- 生活中常见的大数图片(如人口数量、商品价格等)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城市人口统计图,提问:“你们知道一个大城市有多少人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大数,并引出“万”这个单位。
2. 新知探究(15分钟)
- 活动一:认识“万”
- 教师用实物或图片展示10个一千是1万,帮助学生建立“万”的直观概念。
- 引导学生写出“10000”,并学习其读法:“一万”。
- 活动二:数位顺序表
- 展示数位顺序表,介绍个、十、百、千、万等位置。
-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数位表,并标注各个位置的名称。
- 活动三:读写大数
- 教师出示几个万以内的数字,如:4567、8900、10000等,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练习。
- 学生分组进行“读数接龙”游戏,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巩固练习(15分钟)
- 练习一:填空题
- 10个一千是( );10个一万是( )。
- 一个数由5个千、3个百、2个十和4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
- 练习二:连线题
- 将数字与正确的读法连线,如:3000 → 三千;12000 → 一万二千。
- 练习三:生活应用
- 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数据(如:一本字典有1200页、一个班级有45人),让学生尝试用“万”来描述这些数据。
4.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万”“十万”等大数单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升数感。
5. 布置作业(2分钟)
- 完成课本第5页的“练一练”题目。
- 观察家中或身边的物品,记录一个超过1000的数据,并用文字描述出来。
六、板书设计:
```
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课时)
1. 万的含义:10个一千是1万。
2. 数位顺序表:
个、十、百、千、万
3. 读数规则:
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读。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位顺序表的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在读写较大的数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在后续课程中加强训练与巩固。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北师大版教材特点,注重学生实际操作与思维训练,符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