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琬幼而慧原文和翻译】在古代,许多杰出的人物从小就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其中,“黄琬幼而慧”便是流传千古的一则佳话,讲述了东汉时期一位少年才子的聪慧与机敏。这则故事不仅展现了黄琬的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原文:
黄琬,字子琰,少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时有老父诣门,问曰:“闻君有孙,年几岁?”答曰:“七岁。”父曰:“愿见之。”遂引见。父曰:“汝年尚幼,何以知书?”琬曰:“我虽年幼,然性好读书,每见人读,即能记之。”父曰:“可试诵一篇。”琬应声诵《诗》三章,辞义明达,声调清亮。父大惊曰:“此儿非常人也!”遂以女妻之。
翻译:
黄琬,字子琰,小时候就表现出聪明才智。他的祖父黄琼,曾任魏郡太守。有一天,有一位老人来到家中,问道:“听说您有个孙子,多大了?”黄琬的父亲回答:“七岁。”老人说:“我想见见他。”于是带他去见黄琬。老人问:“你年纪还小,怎么懂得读书呢?”黄琬回答:“我虽然年纪小,但天性喜欢读书,每次看到别人读书,都能记住。”老人说:“那你可以背诵一篇吗?”黄琬立刻背诵了《诗经》中的三章,言辞通顺,意义清晰,声音洪亮。老人非常惊讶地说:“这个孩子不是普通人啊!”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他。
小结:
“黄琬幼而慧”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天才少年的故事,更是一种对教育、天赋与机遇的思考。黄琬虽年幼,却因勤奋好学、思维敏捷而受到长辈的赏识,最终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才华和努力,往往能在关键时刻被发现并得到认可。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黄琬的故事中汲取启示:无论年龄大小,只要热爱学习、善于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