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三人成虎》阅读答案】《三人成虎》是一则出自《战国策·魏策二》的寓言故事,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常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用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原文如下:
>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庞恭在出使赵国前,向魏王提出的一个比喻:如果一个人说市场上有老虎,魏王不会相信;两个人说,也不会相信;但三个人都说,魏王就会相信了。庞恭借此劝告魏王不要轻信谣言,因为即使事实真相明确,只要传言不断,也会让人产生误解。
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 ① 谓魏王曰:对……说
- ② 今有一人言市有虎:说
- ③ 愿王察之:希望
2. 翻译下面句子。
>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答:市场中没有老虎是明显的,但是三个人都说有,就变成了真的老虎。
3. 文中“三人言而成虎”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这句话说明了谣言传播的力量。即使事实并不真实,只要有人反复传播,人们也会逐渐相信,从而形成一种虚假的共识。
4. 你认为庞恭为什么要用“三人成虎”的比喻?
答:庞恭用这个比喻是为了提醒魏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尤其是在他不在身边的时候,可能会有人散布对他不利的谣言。他希望魏王能够明辨是非,不被流言所迷惑。
5.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三人成虎”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在现代社会,“三人成虎”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在网络信息传播中更为明显。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经过多人转发后,往往会被当作事实接受,甚至引发社会恐慌。因此,我们应当保持理性思考,不轻信、不盲从,做到独立判断。
总结:
《三人成虎》通过一个简单的比喻,揭示了谣言传播的危害和人们对信息的盲目信任。它不仅是一则文言文阅读材料,更是一则富有哲理的警示故事,值得我们在学习中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