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番茄太阳》课堂教学实录】在语文教学中,文本的解读往往不仅仅是字词句的分析,更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传递。薛法根老师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细腻的情感引导,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理解人性、感悟生命的窗户。
《番茄太阳》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哲思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作者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观察并感受着周围人的善良与坚韧,最终在“番茄太阳”这个意象中,找到了心灵的温暖与光明。薛老师在课堂上没有急于讲解文章结构或语言特色,而是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引导他们走进文本背后的情感世界。
课堂伊始,薛老师并没有直接进入课文内容,而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提问:“你见过‘番茄太阳’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番茄是红色的,太阳也是红色的”,有的则认为“番茄太阳是比喻,代表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样的互动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后续的深入阅读奠定了情感基础。
接着,薛老师带领学生逐段品读课文,注重细节描写与人物心理的挖掘。他特别关注文中“盲童小林”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她虽然看不见世界,却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薛老师用温和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温度,也让他们意识到,真正的光明并不一定来自眼睛,而是源于内心的善良与坚持。
在教学过程中,薛老师还巧妙地融入了语文素养的培养。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他也引导学生思考“番茄太阳”这一象征意义,帮助他们建立对文学作品深层内涵的理解。这种由表及里的教学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深度。
此外,薛老师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然,他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引导。在讨论环节中,他常常以“你觉得呢?”“你有什么想法?”等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营造了一个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学习环境。
整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情感上得到了触动。他们开始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番茄太阳”,只要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温暖与希望。
薛法根老师的这节《番茄太阳》课堂实录,不仅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更是对他们心灵的一次洗礼。他的教学风格朴实而深刻,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真正做到了“以文育人,以情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