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三种情况下的植树问题规律,掌握其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并掌握不同情况下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 难点:区分三种情况之间的差异,并能灵活应用。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树模型或图片、练习纸
- 学具:直尺、铅笔、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吗?除了美化环境,种树还和数学有关联吗?”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植树问题’,看看数学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这类生活中的问题的。”
2. 探索新知(15分钟)
(1)出示问题情境
例题1: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侧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可以种多少棵?
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发现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
(2)小组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研究以下三种情况:
- 情况一:两端都种
- 情况二:只种一端
- 情况三:两端都不种
每组完成表格填写,并尝试找出规律。
(3)总结规律
通过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得出:
- 两端都种:棵树 = 间隔数 + 1
- 只种一端:棵树 = 间隔数
- 两端都不种:棵树 = 间隔数 - 1
3. 巩固练习(10分钟)
出示几道典型题目,如:
- 在一条长30米的跑道一边,每隔6米插一面旗子,如果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多少面旗子?
- 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4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问可以种多少棵树?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正确的公式进行解答。
4. 拓展提升(5分钟)
提出开放性问题:“如果一条路长1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树,但中间有桥,不能种树,那么总共能种多少棵?”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三种植树问题及其解法。
-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
五、板书设计
```
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
两端都种:棵树 = 间隔数 + 1
只种一端:棵树 = 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棵树 = 间隔数 - 1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入、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三种情况下的植树问题解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加强练习。今后可增加更多生活化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单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