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之三】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课间活动的多样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课间十分钟的意义,掌握合理的活动安排方式。
- 难点: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进行高效、有意义的活动,避免浪费时间。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件、活动图片、视频片段、任务卡片等。
- 学生准备:记录本、笔、课间活动观察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课间活动的短视频,展示同学们在课间进行体育锻炼、阅读、交流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提问:“你最喜欢课间做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
2. 探究学习(15分钟)
- 分组讨论:每组学生围绕“课间十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展开讨论,并填写“课间活动建议表”。
- 小组汇报: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评并补充合理的活动建议。
- 情境模拟:设置不同情境(如:下雨天、体育课后、考试前),让学生根据情况制定不同的课间计划。
3. 实践操作(10分钟)
- 发放“课间计划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课间十分钟计划。
- 同桌互评:互相检查计划是否合理,提出改进建议。
4.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课间十分钟不仅是放松的时间,更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 布置小任务: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尝试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课间活动,并记录感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与体验,通过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同时,也帮助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课间时间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六、拓展延伸:
- 鼓励学生将课间计划与家长分享,共同制定家庭中的“十分钟小任务”。
- 开展“课间十分钟”主题手抄报评比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