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_其一》原文及赏析】《感遇十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组五言古诗中的第一首。这组诗以“感遇”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仕途、自然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和思考。其中,第一首尤为经典,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操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非人设。
谁知林栖者,闻风而动心。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与解读:
这首诗以兰叶和桂花起兴,描绘了它们在不同季节中展现出的美丽姿态。兰叶在春天茂盛繁盛,桂花在秋天洁白如雪。它们的生长并非为了取悦他人,而是顺应自然,自成其美。
接下来,“欣欣此生意,自尔非人设”,进一步强调这些植物的生命力是自然赋予的,而非人为安排。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好,无需外力的干预或赞美。
“谁知林栖者,闻风而动心。”这里“林栖者”指的是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高士。他们虽不显山露水,却能从自然中感受到心灵的触动。风过林间,带来清香,也唤起了他们内心的共鸣。
最后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点明主旨。草木自有其本性,不必去迎合他人,更不需要被采摘欣赏。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坚守内心、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1. 托物言志:全诗通过描写兰叶与桂花的自然之美,寄托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虚荣的不屑。
2. 象征手法:兰与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清雅的象征。诗人借物抒情,使诗歌更具含蓄之美。
3. 哲理深刻:诗中“草木有本心”一句,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强调事物的本质与内在价值,反对功利主义与形式主义。
4. 语言凝练:全诗仅二十字,却意蕴丰富,结构严谨,节奏流畅,体现了唐代五言诗的典范风格。
结语:
《感遇十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一篇充满哲思与人格力量的诗篇。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坚守自我,不为外物所动。正如诗中所言:“草木有本心”,唯有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