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公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一、教学背景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于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蕴含着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理想追求的矛盾。作为一首古诗,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是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魅力、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文本。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 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掌握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 初步了解龚自珍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 培养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落红”“化作春泥”的象征意义,感悟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背景资料、朗读音频、板书设计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龚自珍的生平资料,初步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己亥’是什么意思吗?在古代,人们常用天干地支来纪年,‘己亥’指的是哪一年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己亥”这一时间概念,引出龚自珍的创作背景。
接着播放一段关于龚自珍的简短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对诗人的初步认识。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分组朗读,教师点评,纠正发音和语调。
(三)精读品析(15分钟)
1. 逐句讲解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引导学生理解“九州”指中国,“风雷”象征变革的力量,“万马齐喑”比喻社会压抑、缺乏生机。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强调诗人希望朝廷打破陈规,选拔人才,振兴国家。
2. 合作探究
- 提问:“你认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结合生活经验谈感受。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己亥杂诗》朗诵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落红精神”,如奉献、责任、担当等。
3. 教师总结:龚自珍虽然身处困境,但他始终心系国家,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与改革精神。鼓励学生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理解。
3. 查阅龚自珍的其他作品,选择一首进行赏析。
六、板书设计
```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人情怀:忧国忧民,渴望变革
诗歌主题:呼唤人才,振兴国家
精神启示:奉献、担当、责任
```
七、教学反思
本课以朗读为基础,以理解为关键,以情感体验为核心,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与思想深度。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