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选择题
1.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
A. 吴承恩
B. 罗贯中
C. 施耐庵
D. 吴敬梓
答案:D
2. 《儒林外史》是一部( )
A. 神话小说
B. 历史小说
C. 讽刺小说
D. 章回体小说
答案:C
3. 《儒林外史》以( )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A. 科举考试
B. 官场腐败
C. 人物命运
D. 社会风俗
答案:A
4. 下列人物中,不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的是( )
A. 范进
B. 严监生
C. 孔乙己
D. 匡超人
答案:C
5. 《儒林外史》中描写“严监生临死前两根灯草”的故事,讽刺了( )
A. 贪婪吝啬
B. 愚昧无知
C. 奢侈浪费
D. 自私自利
答案:A
二、填空题
1.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讽刺;吴敬梓
2.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经典情节,反映了封建社会对__________的极端追求。
答案:功名利禄
3. 在《儒林外史》中,被称为“吝啬鬼”的人物是__________。
答案:严监生
4. 《儒林外史》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命运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中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答案:科举制度;人性
5. 《儒林外史》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事件,而是由多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这种结构称为__________。
答案:散点透视结构
三、简答题
1. 简要说明《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
答:
《儒林外史》以讽刺的手法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道德腐蚀,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追名逐利、虚伪欺诈的风气,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异化。
2. 举例说明《儒林外史》中讽刺手法的运用。
答:
如“范进中举”这一情节,通过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夸张表现,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再如“严监生临终数灯草”的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极度吝啬的形象,讽刺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
3. 结合具体人物,分析《儒林外史》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答:
如范进,他一生痴迷科举,最终中举却精神失常,反映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匡超人从一个善良青年逐渐堕落为势利小人,体现了功名富贵对人格的侵蚀;严监生则代表了贪财吝啬的典型,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物质主义倾向。
四、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话说周进在贡院里撞号板,放声大哭,众人劝他不住。……后来他进了学,做了秀才,接着又中了举人,最后成了进士。他一朝得志,便忘了从前的苦楚,只顾着享受荣华富贵。”
1. 这段文字出自《儒林外史》中的哪个章节?
答:《范进中举》
2. 这段文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 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为了功名不惜一切代价,一旦得志便忘本,表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
3. 作者通过这段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答: 作者以讽刺的笔调,批评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人们对功名的盲目追求。
五、作文题
请以“《儒林外史》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参考范文: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具思想深度的作品。它通过对封建社会中各类文人形象的刻画,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
首先,《儒林外史》让我认识到功名利禄的危害。书中许多人物为了追求功名,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与良知。比如范进,他多年苦读,只为一朝中举,结果却因过度激动而发疯,这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整个社会价值观扭曲的体现。
其次,这部作品也让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在《儒林外史》中,那些真正有才华、有道德的人往往不被重视,反而那些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之徒却能飞黄腾达。这让我明白,社会评价标准有时并不公正,我们应坚守内心的正直与善良。
最后,我也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如何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才是最难的。《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总之,《儒林外史》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