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2025-10-30 05:47:04

问题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急!急!急!求帮忙看看这个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30 05:47:04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历史散文,讲述了秦王派使者向安陵君索要土地,安陵君拒绝后,派唐雎出使秦国,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唐雎不卑不亢,以智勇应对,最终保全了国家尊严的故事。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展现了唐雎的机智与胆识。

一、文章

本文通过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表现了唐雎在强权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士不可辱”的道理。唐雎以“布衣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展现出一个有骨气、有智慧的士人形象。故事结构清晰,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安陵君应该答应我吧!”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安陵君回答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很好。不过,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我的,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和魏国,而你却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得以保存,是因为我把您当作长辈,所以没有放在心上。”
唐雎对曰:“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是谓‘天子怒’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回答说:“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掠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向宫殿。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勇士,愤怒未发时,天地间就出现了异象,这就是所谓的‘天子之怒’。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来扩大您的领地,而您却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唐雎回答:“我没听说过。”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说:“天子发怒,会倒下百万具尸体,鲜血流淌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唐雎问:“大王可曾听说过平民的愤怒吗?”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秦王说:“平民的愤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聂政、要离,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是谓‘天子怒’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说:“这是平庸之人的愤怒,不是士人的愤怒。专诸、聂政、要离,都是平民中的勇士,他们愤怒未发时,天地之间就有异象,这就是‘天子之怒’。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来扩大您的领地,而您却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脸色变得柔和,直身跪下道歉说:“先生请坐!何必到这种地步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都灭亡了,而安陵却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得以保存,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三、文章主题与启示

《唐雎不辱使命》通过唐雎与秦王的交锋,展现了以下几个核心主题:

1. 不屈不挠的精神:唐雎面对强权毫不退缩,表现出坚定的意志。

2. 士人风骨:文章强调“士不可辱”,彰显了士人应有的尊严与气节。

3. 智慧与勇气并重:唐雎不仅有胆识,更有智慧,能够以理服人,避免冲突升级。

4. 外交策略的重要性:唐雎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化解了一场可能的战争危机。

这篇文章不仅是历史文献,更是对人格精神的颂扬,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以上就是【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