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出祁山还是7出祁山】“六出祁山”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的著名历史事件。然而,关于诸葛亮到底出兵祁山多少次,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主要有“六出祁山”和“七出祁山”两种观点。本文将对这两种说法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对比分析。
一、历史背景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承担起辅佐刘禅、恢复汉室的重任。他多次率军北伐曹魏,试图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祁山位于今甘肃省礼县一带,是蜀汉北伐的重要战略据点。因此,“出祁山”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称。
二、主要观点对比
| 项目 | 六出祁山 | 七出祁山 |
| 出发次数 | 6次 | 7次 |
| 主要依据 | 《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 | 《三国演义》及部分民间传说 |
| 是否符合正史 | 是 | 否 |
| 历史真实性 | 高 | 较低 |
| 蜀汉国力限制 | 每次北伐均因粮草不足或战事不利而退兵 | 多为文学夸张,缺乏实证支持 |
| 代表人物 | 诸葛亮 | 诸葛亮(文学形象) |
三、详细分析
1. “六出祁山”的来源
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诸葛亮从建兴六年(228年)开始,先后五次北伐,其中三次明确提到出祁山:
- 第一次北伐(228年):攻占陇右三郡,因马谡失街亭而撤军。
- 第二次北伐(228年冬):攻陈仓,因粮尽而退。
- 第三次北伐(229年):攻武都、阴平,成功夺取两郡。
- 第四次北伐(231年):与司马懿对峙,因粮尽退兵。
- 第五次北伐(234年):病死五丈原,北伐结束。
虽然“六出祁山”这一说法并非完全准确,但通常将这五次北伐中涉及祁山的战役合并称为“六出”,其中包括两次未直接出祁山但影响深远的北伐。
2. “七出祁山”的由来
“七出祁山”更多出现在《三国演义》这类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英雄色彩,增加了第六次和第七次北伐的情节,例如:
- 第六次北伐:诸葛亮使用木牛流马运粮,最终因司马懿坚守不出而失败。
- 第七次北伐:诸葛亮病重,最后一次北伐,最终病逝于五丈原。
这些情节虽富有传奇色彩,但缺乏正史支持,属于艺术加工。
四、结论
综合来看,“六出祁山”更符合历史事实,是正史记载中的北伐次数;而“七出祁山”则是文学创作的结果,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与感染力。因此,在学术研究和历史教育中,应以“六出祁山”作为基本认知。
总结:
“六出祁山”是正史记载中诸葛亮北伐的实际次数,而“七出祁山”则是小说和民间传说中的演绎版本。了解两者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界限。
以上就是【6出祁山还是7出祁山】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