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

2025-05-20 10:04:48

问题描述: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蹲一个有缘人,求别让我等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0 10:04:4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11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垃圾的危害性,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简单的废物再利用方法,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会将废旧物品改造成有用的物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掌握基本的废物再利用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四、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视频片段以及一些常见的废弃材料(如塑料瓶、纸盒等),以便于课堂演示和实践活动。同时也要提前布置好教室环境,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展示一组关于城市垃圾堆积的照片或动画,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真的没有价值了吗?”

- 引出课题《变废为宝有妙招》,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怎样让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重新焕发光彩。

2. 讲授新知

- 教师讲解什么是垃圾分类及其重要性,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垃圾应该如何处理。

- 分享几个简单易行的小窍门,比如用旧报纸制作笔筒、把饮料罐改造成花盆等等。

- 组织观看一段关于创意手工DIY的短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实践操作

-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废弃物作为原材料。

- 在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尝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 完成后,请各组展示成果,并讲述自己创作背后的故事。

4. 总结归纳

-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变废为宝”的理念不仅限于课堂之上,而是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 鼓励大家今后多留意身边的小物件,看看是否能被赋予新的生命。

5. 布置作业

- 请每位同学回家后寻找至少一件家里的闲置物品,并尝试按照今天学到的方法加以改造。

- 下次上课时带来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

-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 废物再利用技巧

- 创意手工DIY实例

- 生活中的环保行动

七、反思评价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对“变废为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他们在未来能够继续保持这份热情,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美好的事物,同时也为保护地球母亲贡献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