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身心健康与安全,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富有教育意义的户外活动环境,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管理
1. 幼儿园应成立户外活动安全管理小组,由园长牵头,保健医生、教师及后勤人员共同参与,负责户外活动的组织、监督和应急处理。
2. 每次户外活动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参与对象及安全注意事项,并报备园务处审批。
3. 教师需提前检查活动场地、设施设备的安全性,确保无安全隐患,如发现隐患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安全规范
1. 户外活动期间,必须保证每名幼儿始终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严禁幼儿单独行动或脱离集体。
2.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或高风险动作,防止摔伤、碰伤等意外发生。
3.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必要救护措施。
三、卫生与防护
1. 活动前后,教师应指导幼儿做好个人卫生,如洗手、更换衣物等,预防疾病传播。
2. 根据天气情况,为幼儿准备适宜的衣物和防晒用品,避免日晒、雨淋或受凉。
3. 在户外活动中,应配备常用药品和急救物品,如创可贴、消毒液、防蚊虫药水等,以备不时之需。
四、家长配合
1. 园方应通过家长会、通知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户外活动的安全知识,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
2.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的准备工作,如提供安全建议、协助检查活动场地等。
3. 对于特殊体质的幼儿,家长应提前告知园方,以便教师在活动中给予特别关照。
五、应急预案
1. 园方应制定完善的户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中暑、受伤、走失等情况的处理流程。
2. 教师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3. 所有教师应熟悉园内安全出口、医疗点及紧急联系人信息,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响应。
六、总结与改进
1. 每次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进行简要总结,记录活动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为今后改进提供依据。
2. 园方应定期对户外活动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与修订,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安全管理水平,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