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吆喝》阅读训练及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吆喝》阅读训练及答案,求路过的高手停一停,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5 12:53:44

《吆喝》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文章

《吆喝》是著名作家萧乾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老北京街头的叫卖声,展现了旧时市井生活的风貌和作者对童年回忆的深情。文中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而温暖的年代。

二、阅读理解题:

1. 本文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身份?

答:作者是萧乾,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记者和翻译家。

2. 文章开头提到“我小时候,胡同里‘吆喝’声不断”,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起到了引出主题、点明背景的作用,为下文对“吆喝”声的详细描写做铺垫。

3. 文中提到的“吆喝”有哪些种类?请列举几种。

答:文中提到的“吆喝”有卖糖葫芦的、卖豆腐的、卖烤红薯的、卖早点的等。

4. 作者为什么说“吆喝”是一种艺术?

答:因为“吆喝”不仅是一种叫卖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它包含了声音的节奏、语调的变化以及与顾客的互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生活气息。

5. 文中“吆喝”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风貌?

答:反映了老北京街头的市井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节奏和文化氛围。

三、词语解释:

1. 吆喝:指小贩在街头叫卖的声音或行为。

2. 市井:指民间、普通百姓的生活区域。

3. 节奏:指声音或动作的规律性变化。

4. 熟悉:指对某事物了解清楚、认识清楚。

5. 回忆:指对过去经历或事情的回想。

四、写作练习:

请你以“我记忆中的吆喝声”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印象中最深的一种“吆喝”声,并谈谈它带给你的感受。

(示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卖糖葫芦的老爷爷那响亮的吆喝声:“糖葫芦——甜又脆!”每当听到这声音,我就知道可以吃到美味的糖葫芦了,那种甜蜜的味道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

五、参考答案:

1. 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

2. 引出主题,点明背景

3. 卖糖葫芦、卖豆腐、卖烤红薯、卖早点等

4. “吆喝”不仅是一种叫卖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具有艺术性和生活气息

5. 反映了老北京的市井生活、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

六、总结:

《吆喝》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文章,通过对“吆喝”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和旧时光的怀念。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老北京的独特魅力,也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曾经温暖我们的声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