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middot及秋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子夜吴歌·秋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属于《子夜吴歌》四首中的第三首。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思妇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盛唐诗歌的典型风格。
原文: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翻译:
长安城中洒满皎洁的月光,千家万户都在捣洗衣裳的声音此起彼伏。
秋天的风一阵又一阵吹个不停,却吹不散人们心中对边关战士的牵挂与思念。
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外敌,让远征的丈夫早日归来?
赏析:
这首诗虽短,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全诗通过“长安一片月”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秋夜氛围,接着用“万户捣衣声”点明了百姓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与牵挂。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两句,将自然景象与人的内心情感巧妙结合。秋风不仅是季节的象征,更是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延续。而“玉关”指的是玉门关,是古代边塞的重要关口,常用来指代边疆战事。这里的“玉关情”不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暗含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直抒胸臆,道出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人借思妇之口,表达了一个普通家庭在战乱年代的无奈与期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战争困扰。
总结:
《子夜吴歌·秋歌》是一首典型的边塞题材诗歌,但它并未停留在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上,而是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出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亲人归来的期盼。李白以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融为一体,使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感染力。
它不仅是唐代乐府诗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思乡、思亲之作,至今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