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好雪片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通过“好雪片片”所传达的生活哲理;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散文的语言美与思想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学会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好雪片片”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 难点:体会散文语言的含蓄与深意,理解“好雪”与“人生”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林清玄及其作品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你见过最美的雪是什么样子?你有没有在雪中感受到什么特别的东西?”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林清玄的散文《好雪片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一片雪花中看到人生的真谛。”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雪”以及“好雪”的描写,思考“好雪”为何是“好”的。
(三)文本细读(20分钟)
1. 分段讲解:
- 第一部分:介绍老乞丐的形象,他的行为看似怪异,但蕴含着一种生活的智慧。
- 第二部分:通过“我”的观察和心理变化,展现对“好雪”的理解由浅入深。
- 第三部分:点明“好雪片片”的寓意,引发读者思考。
2. 重点语句分析:
- “你看那雪,落在地上,不是白的,是干净的。”
引导学生思考“干净”在这里的象征意义,联系到人的内心纯净。
-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强调“好雪”并非外在的华丽,而是内在的纯净与自然。
(四)合作探究(15分钟)
1. 分组讨论:
- “你觉得‘好雪’象征着什么?”
-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好雪’的瞬间?”
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深化理解。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林清玄其他散文片段,如《菩提十书》中的选段,感受其写作风格。
2. 鼓励学生尝试用“好雪片片”来描述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瞬间,并进行口头表达。
(六)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好雪片片”不仅是一片雪花,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提醒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要用心去感受那些简单而美好的事物。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拥有一双发现‘好雪’的眼睛。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的好雪片片》,记录一次令你感动或难忘的瞬间。
2. 阅读林清玄的另一篇散文,比较两篇文章在主题和风格上的异同。
五、板书设计:
```
好雪——干净、自然、纯粹
看雪——观察、感悟、反思
人生——平凡中见真谛
```
六、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以“好雪”为线索,贯穿全文,引导学生从表层走向深层,注重情感体验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散文语言的品味与赏析,提升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