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库全书指的是什么】“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也是古代文化典籍的集大成之作。它由清朝乾隆皇帝主持编纂,历时十余年完成,是清代最重要的文化工程之一。本文将从“四库全书”的定义、内容、结构、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核心信息。
一、什么是“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组织编纂的一部大型丛书,旨在系统整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献。它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涵盖了中国古代几乎所有重要的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
二、“四库全书”的主要内容
1. 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及其注释,如《诗经》《尚书》《礼记》等。
2. 史部:涵盖各种历史书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3.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的著作,如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作品。
4. 集部:包括历代文人的诗文集、词赋等文学作品。
三、“四库全书”的编纂背景
- 时间:1773年—1782年
- 主编:纪晓岚、陆锡熊等学者
- 目的:整理古籍、弘扬儒学、巩固统治
- 特点:规模宏大、分类严谨、内容全面
四、“四库全书”的影响与评价
- 正面影响:
- 保存了大量珍贵古籍,对后世研究有重要价值。
- 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负面评价:
- 在编纂过程中,部分不符合官方思想的书籍被销毁或删改。
- 存在一定的政治干预和思想控制。
五、总结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的巅峰之作,虽然在编纂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但它无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风貌和文化政策。
表格:《四库全书》基本信息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钦定四库全书 |
编纂时间 | 1773年—1782年 |
主编 | 纪晓岚、陆锡熊等 |
编纂目的 | 整理古籍、弘扬儒学、巩固统治 |
分类结构 | 经、史、子、集四部 |
内容范围 | 儒家经典、历史著作、诸子百家、文学作品等 |
总卷数 | 约36000卷(现存约3000余卷) |
编纂机构 | 清朝朝廷组织,由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参与 |
影响 | 保存大量古籍,推动文化传承;但也存在思想控制和书籍删减问题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四库全书”不仅是一部庞大的文献汇编,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尽管它带有时代局限性,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
以上就是【古代四库全书指的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